股市贵得离谱——它如何变得更荒唐?

标普当前的价格取决于你愿意为高质量支付多少

周四,三大股指均创下新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第四次创新高,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是第24次创新高。这看起来有违“九月恐怖”的说法,但更容易理解的是,盈利预期尤其是对几大权重股的预期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市场并非纯粹一时乐观。

当然,高价买入高质量资产听起来不错,直到现实检验到来。标普500目前的交易价格约为未来12个月预期每股收益的22倍,DataTrek研究公司联合创始人尼古拉斯·科拉斯指出,这里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尽管每股收益预期在上修,但这本身拉不开太大的差距。即便每股收益再继续上修3%到5%,单靠盈利增长也不足以在未来一年内带来两位数回报;要获得过去两年那样的双位数回报,市盈率还必须进一步扩张。

问题就在这里变得复杂:在22倍的前瞻市盈率下,标普500已回到上一次出现类似估值的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与疫情期间,当时市场受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推动。

因此第二个问题是:大家都记得那些“电影”是如何结束的。

要在当前保持看多,就必须能够为更高的估值倍数提出合理理由。幸运的是,这并非不可能。

其实,正如科拉斯所说,这几乎只需科技板块继续表现即可。要把标普500的前瞻市盈率推高到24倍,科技板块只需从当前约29倍上升到31.5倍——这一水平已被微软、博通和甲骨文等公司超越,而苹果和英伟达的估值也几乎达到该区间。仅这五只股票就占据科技板块超过一半的权重,平均市盈率超过36倍,因此看到该板块估值扩张并带动标普上行并不牵强。

“这是将标普市盈率推至24倍最直接的路径,因为它只要求市场对已经拥有强劲利好(如人工智能)的单一板块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科拉斯指出。“如果其他科技公司能让市场相信它们的基本面也在加速,整个板块的估值提升将随之而来。”

不过并非只有科技板块能实现这一点。如果标普500中权重至少10%的其他板块也出现估值扩张,那也是推高整体市盈率的另一条路径。可选消费和通信板块本已高度受大科技影响,因此人工智能热情很容易溢出到这些板块。

科拉斯也承认,要大幅提升金融板块的估值要求更高,但他认为该板块确实值得得到正面的重新定价。若再加上降息、经济稳健以及缺乏地缘政治意外,金融板块和其他板块获得估值修复就更为可行——这能把指数推近26倍,从而支撑未来一到两年约17%到18%的涨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不是坏结果。仅科技板块估值上升,就能带来未来几年大约8%到9%的价格回报。之所以看起来不够令人兴奋,是相对于指数过去每年超过20%的涨幅而言。

“我们坚信8%到9%的涨幅情形是很可能的;如果一切顺利,17%到18%也是可能的,”科拉斯总结道。

另外要考虑的是,估值往往不是挑选个股的最佳方式,因为市场通常奖励表现良好的标的。换句话说,投资者可以给自己一些享受的理由。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