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用与OpenAI达成的1000亿美元交易扩展了其玩法

英伟达在全球最大投资热潮中拥有最受追捧的产品。其芯片位于驱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中心核心。

这是一个价值4万亿美元的巨兽,处于美中两国科技政策的中心。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谈到“疯狂”的AI需求动态、“新工业革命”,以及对计算能力“无限”需求的潜力。

那么,为什么它要为别人购买它最新的芯片买单?

这完全是为了壮大AI生态系统。但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该系统似乎越来越把钱在内部循环流动。

周一,英伟达与OpenAI签署了一项价值1000亿美元的融资安排。据报导,这项协议将使尚未盈利的ChatGPT创造者在扩建数据中心能力时出让部分股权给英伟达。科技巨头还将向OpenAI提供10吉瓦的AI基础设施,首批基于其下一代Vera Rubin平台构建。

美国银行分析师Vivek Arya对该协议持乐观态度,估计这可能为英伟达到带来多达5千亿美元的总体收入。

“也许更重要的是,OpenAI将与英伟达作为首选的战略计算与网络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他补充道。

但暂且不谈需要向估值约5000亿美元、获得微软支持并得到白宫认可的OpenAI提供供应商融资这一点,该交易也凸显了AI投资日益“闭环化”的特征。

美银的Arya认为,与OpenAI的交易是英伟达将其可观的利润与自由现金流转化为未来增长飞轮的一种方式。

他表示,监管使得直接持有其他公司股份变得更为繁琐。替代方案就是投资于生态系统本身,以“扩大可寻址机会的规模,可能倍增未来收益,或加速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这显然就是其操作手册。

本月早些时候,《华尔街日报》报道,甲骨文——英伟达的最大客户之一——为OpenAI预订了价值3000亿美元的计算合同。据称,OpenAI现已承诺购买英伟达芯片。

这导致大量资金从OpenAI流向甲骨文,再回到英伟达,然后又回到OpenAI,如此循环。

但这并不呼应“AI需求不可抑制”的乐观主题,也不利于英伟达的销售集中度问题——这一点在上个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已被暴露。

两位客户(代号为“A”和“B”)占英伟达7月季度收入近40%,高于2024年同期约25%。

将OpenAI纳入客户有助于缓解部分担忧,但似乎需要预先付出代价。首笔100亿美元将以现金支付,以换取据报的股权。

其余部分看起来过于惊人,令人难以置信。

要达到1千亿美元的最大投资规模,OpenAI需要部署10吉瓦的计算能力。那相当于为纽约州所有家庭供电、相当于五座胡佛水坝的最大产能,或允许八辆《回到未来》中的DeLorean实现时光旅行。

以现有电力容量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构建所需的电网、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将耗时数年并需数十亿美元投入。

但这对于英伟达的股价可能影响不大。分析师预计本财政年其营收可达2070亿美元,2027年可达2700亿美元,毛利率在70%上下。五年内销售额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AI资本支出并未放缓。

但当世界上最火的交易开始更依赖炒作而非实质时,或许该开始问一问,除了芯片制造商之外,还有谁真正能从中赚钱。

滚动至顶部